【柏原祥/埔里報導】「走出學術界象牙塔,協力共創水沙連」!暨南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成立3年來,觸角延伸公民團體、政府單位與產業,學術與民間相互激盪,展現活力與創意,成果不但豐碩,更在4日升格為校級單位,校方表示,將繼續與水沙連地區共伴,推動地方整體發展。
暨大人社中心成立於2013年5月29日,原屬於人文學院下設的研究中心,3年來扎根蹲點在籃城、桃米、眉溪等社區,推動農協組織、生態村落、部落媒體,並協力福興社區夜間課輔及蜈蚣社區發展低碳社區,另積極與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合作,推動減燒金紙香燭及生態城鎮轉型、友善交通等各項志業。
為了與水沙連地區政府單位、公民社團、各項產業進一步協力合作,暨大人社中心從人文學院獨立,升格為校級單位,並下設「水沙連區域合作推動委員會」,暨大校長蘇玉龍擔任召集人、教務長江大樹擔任副召集人,另邀集暨大四院院長、大埔里地區四鄉鎮長、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廖嘉展等人擔任委員。
蘇玉龍表示,最初向科技部申請人社專案計畫時,暨大當時或許沒有頂尖大學的名氣,卻有氣魄做頂尖大學特色的事情,在76所大學競爭中脫穎而出,北政大、南成大、東東華、中暨大,共同推動大學學術進鄉,與所處的城鎮對話協力,過去暨大修習社會參與課程的師生,已從最初15人,已進展到1000多人,未來一定能能在水沙連地區,建構大學協力地方治理的模範。
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專案計畫主持人陳東升,也是台大社會系的教授,他指出高教界最讓人詬病的是,師生關在象牙塔裡研究,與民生脫節,理想的大學應當是沒邊界的,走出研究室,協助地方治理;人社中心主任江大樹表示,很謝謝同仁投入人社工作,不分日夜,進入社區與埔里鄉親共同學習,讓知識與實務融合,共同提升學校與在地的競爭力。2016-11-04 8:45:4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