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愛、重獲新生 馬家燒傷姊弟術後出院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手術後重獲新生,與埔基醫院、法治國小代表,共同切下重生蛋糕。(柏原祥攝)
廣告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手術後重獲新生,與埔基醫院、法治國小代表,共同切下重生蛋糕。(柏原祥攝)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手術後重獲新生,與埔基醫院、法治國小代表,共同切下重生蛋糕。(柏原祥攝)

【許安琪、柏原祥/埔里報導】南投仁愛鄉法治村一對貧困的馬家小姐弟,2014年3月被火紋身,全身60%灼傷,所幸平安度過命危,原本要北上再開刀的南投縣法治村馬家姊弟,因八仙塵爆得延後治療,經由網友及社會大眾熱心的奔走下,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陳恒常醫師檢視過姊弟倆後訂於7月24日進行手術,經過數次的手術及復健後,姐弟倆重獲新生,27日八仙塵爆事件滿兩個月後,出院返回部落及學校回歸正常生活,院方的醫療團隊也為他們準備大蛋糕祝福他們重獲新生。

104年7月21日馬家姐弟轉診來院就診,經整形外科專長的陳恒常院長診斷燒傷體表面積40─49 %之燒傷,包括20─29 %之三度燒傷,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馬姊姊雙下肢燒傷的雙膝及右腳踝經過整形外科補皮辮後,膝關節活動度趨於正常,右腳踝未來拆掉石膏保護後,仍需持續拉筋復健,馬小弟的頸部疤痕攣縮經外科處置後,轉動角度增加,待補皮傷口進一步癒合後,配合壓力衣使用,應可改善外觀及日常活動度。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手術後重獲新生,母親馬美倫提到等待醫療的焦慮到手術成功,不禁喜極而泣。(柏原祥攝)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手術後重獲新生,母親馬美倫提到等待醫療的焦慮到手術成功,不禁喜極而泣。(柏原祥攝)

院方不僅為兩姐弟治療燒燙傷後因疤痕及皮膚纖維化攣縮造成行動上多有的不便之外,也照會相當多的單位投入關心,包括復健、心理師(針對燒燙傷後的創傷症候群輔導及追蹤)、院牧部(創傷後的個案及家屬的心靈關懷)、營養(針對燒燙傷後的飲食照會)、社工(針對出院後的社區復健及支持及國小課業銜接問題做相關資源的提供與諮詢)、出院準備(針對住院及出院後的相關社會資源的提供與諮詢)等。

廣告

前述的專業資源整合,其目的在於建置以病人為中心,埔基醫療團隊為住院病人擬定治療計畫並提供全人(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層面)醫療照護,使病患、家屬及醫療團隊共同決定符合病患最大利益及尊嚴的選擇,真正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理念。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的姊姊原本右後腳跟無法著地,手術後已經較能正常走路。(柏原祥攝)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的姊姊原本右後腳跟無法著地,手術後已經較能正常走路。(柏原祥攝)

陳恒常醫師表示,聖經提到「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他希望秉持這樣的態度服事上帝。過去在馬偕燒燙傷中心醫療團隊分工合作的經驗,不管護理師或醫師,每個人在團隊中盡本份,讓他體會每個人都很重要。因此,他也希望將這個理念深植在所有同工心中,讓埔基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很重要、很有價值。他也希望醫療團隊是勇敢為上帝「Just do it」,並且在家庭、信仰、工作中尋求平衡」。

姊弟母親馬美蘭致詞時一度喜極而泣,他謝謝埔基醫療團隊及社會各界的幫忙,她也細述等待治療期間,看著姊姊走路走著,膝蓋後方的筋肉,因拉扯攣縮的皮膚而流血、弟弟則因頸部燒傷皮膚拉扯到臉部嘴巴變歪、抬頭很困難,內心感到無比難過與不捨,八仙塵爆後很多燒傷醫療資源投入搶救傷患,小孩子手術因而延後,幸好有埔基醫院就近幫忙,讓小孩能在開學前完成手術,回到學校正常就學。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開心地吃著自己重獲新生的蛋糕,父母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柏原祥攝)
武界部落馬家燒傷姊弟開心地吃著自己重獲新生的蛋糕,父母也露出欣慰的笑容。(柏原祥攝)

「我們會透過生命及醫療知識的教育,告訴小朋友們要愛護馬家姊弟」。法治國小校長段譽國承諾,開學後會提醒在校學生,多用同理心看待姊弟,不要嘲笑他們的外表,在姊弟需要幫忙的時候,更要適時的伸出援手。

埔基院方表示,姊弟後續復建路途還很漫長,馬家除了從武界部落每週三下山回診外,巡迴醫療團隊每週五也會上山幫助姊弟換藥或復建,在社會各界愛心資源投入下,馬家姊弟重獲新生,讓人看見人心的良善面,山有多麼高,愛就能有多麼深,路有多麼長,愛就能到多麼遠,院方醫療團隊會不分春夏和秋冬,堅持陪伴不放手,照顧馬家姊弟長大。

陳恒常還與馬家姊弟約定「將來結婚,一定要寄紅色炸彈來」,提醒馬家父母,一定要讓曾經參與重建的團隊,一起分享姊弟成家的喜悅。

關心你最應該知道的在地新聞 快來 大埔里@報 粉絲專頁按讚 

Comments

comments

廣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