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編按:埔里是茭白筍大宗產地,人們習慣吃茭白筍膨大的莖部,卻不知道茭白筍跟水稻一樣會結穗,生產的菰米可當主食,東西方飲食文化、習慣不一樣,同樣的作物,用途大大不同,讓我們聽聽吳宗澤怎麼說:
文/吳宗澤
有沒有看過筊白筍的米?
筊白筍也是會結米的,所結之米又稱為菰米或野米,形狀是黑色狹長條形的,筊白筍與水稻同樣適禾本科的作物,在中國古代是有在食菰米的,又為九穀或六穀之一。
如今台灣的筊白筍多半不會結菰米,其主要原因是我們以稻米為主食,所以相對菰米的需求就減少,所以筊白筍多半會吃根部肥厚的地方,可是筊白筍的根部會肥厚,是因為筊白筍的根部會得一種叫黑穗菌的細菌,這種病菌會促使筊白筍將養份留再根部對抗細菌,讓根部越來越肥厚;另外養份都流再根部或有得黑穗菌的筊白筍將不會結菰米。
在市場上的需求,我們不以菰米為主食,所以筊白筍是拿來吃根部的美腿,那自然會希望筊白筍對抗黑穗菌的能力弱一點,這樣會比較容易讓根部肥厚,若是會結菰米那可能就沒有根部的美人腿可以食用,所以對農民來說,會結菰米的筊白筍是不好的(以市場的角度來說),長期選擇淘汰(人擇)的結果,台灣的筊白筍多半已經不會結菰米,能夠遇見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那只有在突變或者野性比較強的筊白筍身上才有可能遇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另外國外有人專門在出口菰米外銷到世界各地,加拿大的有機野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加拿大本身對筊白筍的進口是非常嚴格的,嚴格保護筊白筍,深怕黑穗菌在境內爆發,讓野米的產量遭受影響,也說明了每個國家看待作物的方式都不同。
Comments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