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柏原祥/特稿
國內接連發生食安事件,最近更爆發餿水油風暴,民眾恐慌,食不安心,危機也是轉機,這是推展埔里鎮無毒農業、安全糧食的契機。
從去年大統黑心油至這次餿水油事件,最被人痛批的是,出包的廠商都經過國家GMP、ISO認證,不僅食用油,去年七月,新北市衛生局公布市售生鮮蔬果檢驗結果,被視為安全標章的吉園圃蔬果,15件中驗出農藥殘留,業界更抖出「不能說的秘密」,某些國家認證,用錢買就有,市面抽驗不確實,又消極隱匿,惡質廠商才能僥倖過關,但消費者對於國家認證已失去信心。
廣告

只要是規定,就會有人鑽營漏洞,而生命更是會找出口,檢驗出農藥殘留的農產,生長過程中,不利於萬物生長,一片生物多樣,被蟲子啃食的農田,絕對比表面看起來綠油油,天空、地底了無生氣的作物來得安全,埔里地區青年農民推展的「綠色保育標章」認證,有可能超越國家、無良大廠相互掩護的協會,發展自主的品牌價值。
無論一心里的白魚、桃米深山的穿山甲、牛尾社區的朱鸝,都是活的認證,當這群對環境敏感的珍稀生物,能在大埔里地區農地生存時,這比「只看得到標章,看不到生產過程與理念」的國家認證,更讓人信服,而這群生物,也能發展成生態觀光主題。
農地的核心價值在於「食養」,非蓋飯店、養生村,值此食不安心的恐慌時刻,能夠供應安全食材的農村,絕對有生根茁壯的機會,能餵養萬物的土地與水源,就是最安全的標章。(本文作者為大埔里報總編輯)
Comments
廣告
